唐螂有話城市,期待具有服務含量的管理
  廣州市政府官網近日公佈了《關於進一步加強來穗人員居住登記工作的通告》。要求非本市來穗人員應當自到達居住地之日起3個工作日內,持本人有效身份證明,向所在街道(鎮)或者社區(村)來穗人員服務管理機構申報居住登記或者居住變更登記等一系列信息。
  這一“不無想當然”的通告內容被媒體披露之後,線上網下一片噓聲。人們並沒有太多質疑通告制定者的初衷和法律依據,而是把焦點放在這項規定難以實施上。道理真是“一字那麼淺”,且不說這個號稱每天有龐大非常住流動人口的城市,能有多少個對接的可登記窗口可供“申報”,更不要說,政府將在人力和管理上要投入多麼昂貴的行政資源。光是這種落後的所謂管理思維,本身就是給城市及百姓增加麻煩的精神和肉體上的“苛捐雜稅”。
  事實上,對通告做出解釋的來穗人員服務局相關負責人,面對媒體的疑問,顯然沒有什麼思想準備,只是說單位新成立,很多問題都未能有什麼實質效果。明確的答覆,只是在回答旅游、出差、治病、開會等人員是否需3個工作日內登記信息時,連說三個“不是”,而面對如何執行、如何界定、不登記有何措施等尖銳問題,“有關部門”是有些手足無措的。令人難以理解的是,這個新成立的單位明明掛著“服務管理”的牌子,出台的規定卻似乎顯示出他們的服務欠奉,管理無能。
  如今再質疑這份充滿“悖論”的通告似乎已意義不大,但從這類文件當中,我們可以看到“有關部門”的思維慣性。在一些權力部門的語彙當中,所謂的“管理”,肯定構成了他們官場話語的主體。在其思維邏輯中,“外來”意味著失控,意味著潛在的不穩定,總以為自己有把握“管控”各種社會現象。他們把強行建立“秩序”作為自己的目標,以鐵腕去執行“秩序”,把這些作為“維穩”思維的根本。然而,現實的多樣性往往令這類思維撞得頭破血流。在對待諸如“外來人口”這類世界難題,除了具有封閉條件的地方,良好的秩序的建立,並不在於強制性實行某種制度,而在於通過細緻和到位的服務,把“管理對象”納入當地社會服務的體系當中。比如,通告要求人家必須去某地登記和申報,這本身就非常沒有技術和服務的含量,顯然,這麼麻煩,誰去啊?然而,倘若把這種登記和申報,與有效的服務項目結合起來,很多外來的人們,恐怕也會心甘情願前往登記申報的。比如有的旅游城市,對初到城市一段時間的人給予公交上的優惠。當然,你要進行實名制的申報登記。這類辦法在國際上非常流行,當然也是帶有服務含量並能“一舉兩得”的有效操作。
  在進入“大數據”時代,怎樣把服務和管理結合起來,是政府公共服務要實行創新的課題,公共服務的人性化,也是政府執政水平的指標之一,所謂的“服務管理局”,提法上也是先講“服務”,後講“管理”的。  (原標題:城市,期待具有服務含量的管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yuvgyzox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